白果中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食物中毒症状有哪些食物中毒怎么办三九养
TUhjnbcbe - 2024/6/22 2:08:00

食物中毒一般是指吃的食物本身就有问题,或者由于膳食没有健康搭配以及自身的原因所致。那么一旦出现食物中毒,不仅对身体的健康产生危害,严重可能会丧命。那么食物中毒怎么办?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食物中毒症状有哪些

虽然食物中毒的原因不同,症状各异,但一般都具有如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1、潜伏期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食入有毒食物后于短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一批病人,来势凶猛,很快形成高峰,呈爆发流行;

2、病人临床表现相似,且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3、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病例;

4、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发病曲线呈骤升骤降的趋势,没有传染病流行时发病曲线的余波;

5、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发生肉毒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等。

食物中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据我国近五年食物中毒统计资料表明,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总数的50%左右,而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其次有变质禽肉、病死畜肉以及鱼、奶、剩饭等。

2、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在谷物或其他食品中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人和动物食人这种毒性物质发生的中毒,称为真菌性食物中毒。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3、动物性食物中毒

食入动物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动物性食物中毒。动物性中毒食品主要有两种;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做食品,误食引起中毒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如食用鲐鱼等也可引起中毒。近年,我国发生的动物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河豚鱼中毒,其次是鱼胆中毒。

4、植物性食物中毒

主要有3种。1、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桐油、大麻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2、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将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作食品食用,如木薯、苦杏仁等;3、在一定条件下,不当食用大量有毒成分的植物性食品,食用鲜黄花菜、发芽马铃薯、未腌制好的咸菜或未烧熟的扁豆等造成中毒。一般因误食有毒植物或有毒的植物种子,或烹调加工方法不当,没有把植物中的有毒物质去掉而引起。最常见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为菜豆中毒、毒蘑菇中毒、木薯中毒;可引起死亡的有毒蘑菇、马铃薯、曼陀罗、银杏、苦杏仁、桐油等。植物性中毒多数没有特效疗法,对一些能引起死亡的严重中毒,尽早排除毒物对中毒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5、化学性食物中毒

主要包括:1、误食被有毒害的化学物质污染的食品;2、因添加非食品级的或伪造的或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的食品,以及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而导致的食物中毒;3、因贮藏等原因,造成营养素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如油脂酸败造成中毒。食入化学性中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即为化学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特点是: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一般进食后不久发病,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测出有关化学毒物。在处理化学性食物中毒时应突出一个快”字!及时处理不但对挽救病人生命十分重要,同时对控制事态发展,特别是群体中毒和一时尚未明化学毒物时更为重要。

食物中毒怎么办

1、催吐

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如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消化道或咽部出血,应暂时停止催吐。

2、导泻

如果病人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较长(如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用大黄、番泻叶煎服或用开水冲服,都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3、解毒

如果是因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毫升,加水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防腐剂或饮料,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

结语:食物中毒并不是一件小事,这也就关系到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因此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膳食进行搭配,那么好的健康身体将会离我们不远。

1
查看完整版本: 食物中毒症状有哪些食物中毒怎么办三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