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被宙斯绑在山顶的巨石上,每天被老鹰啄食肝脏,为的是惩罚他把火偷到了人间,给了人们生活所需的最后一样必备之物。
在中国神话中,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伏羲不忍看着人们遭受苦难,于是教会了人们用火,之后才有了璀璨的华夏文明,火在很多神话故事中都被描绘成人这个物种起飞的重要依仗。现实世界中也是如此,人类早在石器时代就学会了利用火,火为人们抵御寒冷,驱赶野兽,让人这种没毛的两脚兽可以走出非洲大草原,在一些高纬度的地方生存下来。同时,火还可以用来做饭,之前茹毛饮血的人们从此过上了一天三顿小烧烤的日子,经火烹制过的食物更容易咀嚼和吸收,让人可以花更少的时间摄取更多的营养,再加上火还在某种程度上延长了白天的时间,人们有了更多唠嗑的机会,这也就促使了早期社会的形成。
毫无争议,玩火成了人类进化过程中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数10万年以来火帮助人类走上了食物链的顶端,但同时也让一个问题困扰了人们数10万年,火到底是什么?最初人们只能从最直观的现象中寻找答案,一节木柴燃起火焰,最终化为土一样的灰烬,所以我们很容易直观的认为火是一种物质。
早期的中西方文化在这一点上达成了高度的共识,无论是中国五行还是西方的5大元素,都把火、水、土,列为了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西方的炼金术和中国的炼丹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发展起来,成了早期化学的雏形。直到18世纪80年代,法国的拉瓦锡注意到红磷在燃烧后质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随后他又尝试把水银放在密封的曲径瓶中,小火慢炖了12天,发现有红色的氧化汞生成,同时瓶中的空气也减少了1/5,这意味着实际上有一部分空气参与了燃烧过程。
拉瓦锡给这种气体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氧气,并且以此叩开了现代化学的大门。现在我们知道燃烧的本质就是可燃物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当我们凝视火焰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看一团飘忽不定的气体,而要想解释为什么这团气体会发光,我们还需要借助一点简单的量子物理知识。我们知道可见光是一种波长介于~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而你可能又听过这么一句话,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向外辐射着电磁波,现在我们对这句话在多深入了解一点点,辐射这件事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遵循着一些基本规律。
分子或原子从较高的能级跃迁到较低的能级的时候,就会辐射出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长取决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不同物质的能级分布不同,所以辐射出的电磁波的波长组成也不相同,换句话说,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发出光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焰色反应中,钠元素会让火焰呈现出*色,钾元素会让火焰呈现出浅紫色,人们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在火药中加入各种不同的金属元素,制造出五颜六色的烟花,而主火的颜色就更复杂一些了。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很长的烷烃类物质,在火焰的下方融化的石蜡沿着灯芯到达火焰底部,在那里变成蒸汽,这些蒸汽在重力的作用下被推向上方,和从周围卷进来的氧气充分混合,并且开始燃烧,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激发了甲基炔和双态原子等燃烧中间产物,辐射出蓝色的光,再往上走,燃烧变得更加剧烈,同时混合气体中的氧气变的不足,很多不完全燃烧的炭聚集成细小的烟灰,在吸热之后辐射出的光呈现出明亮的*色,所以蜡烛的火焰其实正好表现出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火焰颜色,天然气、煤气,这些分子量比较小的燃料,在燃烧的时候氧气充足,所以火焰的颜色可以一直保持在蓝色,而柴、炭这些分子量比较大的固体燃料在燃烧的时候,总会有一部分环节缺少氧气产生烟灰,最终烟灰辐射出的*光,完全盖过了底部的蓝光,整个火焰看起来就会很*很暴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