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药食同源之黄栗留鸣桑葚美 [复制链接]

1#

初夏,暖风拂,新桑叶翠绿欲滴,一颗颗的桑葚,或白或红紫或黑,风中微颤。正如宋·欧阳修所写:*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桑葚原产我国,年前我国就开始种桑养蚕,桑葚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也是一味中药。桑椹产地很多,但品质最好的地方只有两个,一个是山东夏津*河故道,二是新疆南疆。桑椹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被医学界誉为“2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

一、桑葚与诗

宋·陆文圭:群鸮无故争桑葚,挟弹何人莫间渠。

宋·洪咨夔:桑葚青红鸠澒洞,麦花开落雉蹒跚。

宋·陆文圭:可怜泮林鸮,止醉桑葚黑。

宋·陆游:桑椹熟以紫,水鸟时遗音。

唐·灵澈:不食枯桑葚,不衔苦李花。

明·九皋声公:蜜蜂出户樱桃发,桑葚连村布谷啼。

二、桑葚的传说

2.神农尝桑葚

很久以前,神农氏炎帝经常外出尝百草,教人们用草药治病。一天,当炎帝走在浊漳河沿岸的百谷山一带时,由于天气炎热,肚中饥饿,昏倒在一颗桑树下。时值桑树成熟时期,满树的桑葚果子红中泛紫,煞是喜人。桑葚是一种鲜艳之物,凭经验,一般此类植物都有剧*,是不能食用的。炎帝渐渐进入梦乡。忽然一个酸甜可口的东西落在他的口中,借着梦中的幻想,他美美地吃着、品咂着。一觉醒来,他一边回味着梦中的情景,一边用手擦拭着嘴角,发现手上沾满了紫红色的汁液。他看了看树上的小鸟,又看了看手中的汁液,思忖开了。

莫非树上鲜艳的果子可以食用?他下意识地察看着身体的反映,除了酸甜的美味外,没有其他什么不适应的症状。于是他又尝试着从树上摘了几颗放入口中,仍没有发现有什么不适的反映。后来他又加大食量,还是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第二天,他再次确定桑葚没有什么异常反应后,带着几个伙伴来到浊漳河畔的百谷山,把树上和树下的紫红桑葚果子,收集起来,育苗、栽植。几年光景,古黎国的河岸、山丘、沟坎便有了成片的桑林。

2.2刘邦食桑

公元前年,刘邦在徐州被项羽打得一败涂地,率十余骑仓皇逃去,后躲进了一个阴暗的山洞里。项羽扬鞭纵马,追至洞前,见洞口已是蛛网密布,料定不会有人闯入。于是徘徊观望一阵,方呼啸而去。刘邦虽然躲过了这一劫难,却因惊怕过度,长年头痛、头晕的老毛病突然复发,以致头痛欲裂,天旋地转,随即腰酸腿软,难以排便,痛苦不堪。好在当时汉山桑地桑林密布,所结桑葚盖压枝头。刘邦只得渴饮清泉,饥食桑葚。没出几日,头痛、头晕竟不知不觉地痊愈,排便也顺畅,觉精神清爽,身体强劲有力。后来刘邦虽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仍念念不忘桑葚救命之恩。命御医加蜜熬膏,让他常年养生服用,受益匪浅,当年的汉山桑地也就是今天的涡阳。

2.3桑树救驾,椿树封王

西汉末,刘秀亲征,被王莽打败于幽州(今北京),饥饿难耐,此时桑葚结果,刘秀靠着桑葚充饥度过了追兵追杀。几年之后,刘秀打败叛*获胜。派人去封赏此桑树,不料来人不识桑树,错将旁边的椿树封了赏。可谓“桑树救驾,椿树封王”。

2.4蔡顺拾葚

蔡顺,父亲早亡,母子相依为命。战乱之际,无以果腹,蔡顺便在桑葚结果时节,每天采摘桑葚充饥。他把紫红的桑葚和红色的桑葚分开放在不同的竹筐中,甜美的紫红色桑葚留给母亲,自己只吃酸涩的红色桑葚。起义*感其孝心,给了他粮食回家供养母亲。这就是二十四孝中的“拾葚异器”。

三、桑葚的古代文献报导

在《唐本草》、《本草拾遗》、《本草衍义》等都有关于桑椹的药用功效描述。中医记载,《随息居饮食谱》认为“桑椹,滋肾,充血液,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药论:桑椹子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

《本草经疏》:桑椹,甘寒益血而除热,为凉血补血益阴之药。消渴由于内热,津液不足,生津故止渴。五脏皆属阴,益阴故利五脏。阴不足则关节之血气不通,血生津满,阴气长盛,则不饥而血气自通矣。热退阴生,则肝心无火,故*安而神自清宁,神清则聪明内发,阴复则变白不老。

《唐本草》:单食,主消渴。

《本草拾遗》:利五脏关节,通血气,捣末,蜜和为丸。

《本草衍义》:治热渴,生精神,及小肠热。桑根白皮条中言:桑之用稍备;然独遗乌椹,桑之精英尽在于此。

《滇南本草》: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纲目》:捣汁饮,解酒中*,酿酒服,利水气,消肿。

《玉楸药解》:治癃淋,瘰疬,秃疮。

《本草求真》:除热,养阴,止泻。

《随息居饮食谱》: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本草述》:乌椹益阴气便益阴血,血乃水所化,故益阴血,还以行水,风与血同脏,阴血益则风自息。

《本草图经》:其实椹,有白、黑二种,最干。

《本草蒙筌》:椹收曝干,蜜和丸服。开关利窍,安*镇神。久服不饥,聪耳明目。黑椹绞汁,系桑精英。入锅熬稀膏,加蜜搅稠浊。退火*,贮磁瓶。夜卧将临,沸汤调下。解金石燥热止渴,染须发皓白成乌。

《本经逢原》:(桑椹),《本经》所主,皆言桑椹之功,而宗奭云《本经》言桑甚详,独遗其椹,即濒湖之博识尚不加察,但以其功误列根皮之下,所以世鲜采用,惟万寿酒用之。

《本草新编》:椹与叶功用实同,因椹艰于四季之采用,且治之不得法,功不及叶矣,余备传方法使人尽知可也。中时采椹数斗,饭锅蒸熟晒干,即可为末。桑椹不蒸熟,断不肯干,即干而味已尽散无用,且最恶铁器,然在饭锅内蒸熟,虽铁锅而无碍也。与熟地、山萸、五味子、人参同用,实益若仙丹,试恐世人不知制法,所以单言桑叶之奇者,盖椹与叶功实相同耳。桑叶采叶如茶钟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次之,与其小无宁大也。

四、桑葚入药

桑葚入药,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果穗,用水洗净,拣去杂质,摘除长柄,晒干。始载于唐朝的《唐本草》。中医认为,桑葚味甘性寒,入心肝、肾经,有滋阴补血作用,并能治阴虚津少、失眠等。凡阴亏血少所致的眩晕耳鸣、神衰不寐、目暗盗汗、肢体麻木、大便秘结等症均可服用。内服:煎汤,3~5钱;熬膏、生啖或浸酒。外用:浸水洗。另据许多古典中医文献记载:利五脏关节,通血气,安*镇神,降压消渴,令人聪目,变白不老,解中酒*等功效。

现代医学临床证明:桑葚有很好的滋补心、肝、肾,及养血祛风的功效。对降脂和减轻神经衰弱、动脉硬化、性功能衰弱、耳聋眼花、须发早白、内热消渴、血虚便秘、风湿关节疼痛均有显著疗效。美国约翰·佩珠托领导的研究小组的实验发现,桑树含有抗肿瘤物质白藜芦醇,有抗癌作用。《本草新编》云:“四月采桑椹,饭锅蒸熟,晒干为末。紫色为上,红者次之。性寒,味甘,无*。入肝肾经。补肝、益肾、熄风、滋液之功。治肝肾阴亏,消渴,便秘,目暗,耳鸣,关节不利。”

《本草拾遗》载:“捣末蜜和丸内服。利五脏,关节,气血。”民间常用黑紫色熟透了的桑椹去杂后捣烂,用纱布滤其汁液,放砂锅内煮,稍浓缩后,加入适量蜂蜜,不断搅拌,熬制成膏状,冷却后装瓶备服。有养血润燥、止渴生津、滋补健身等作用。《现代实用中药》:清凉止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安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药品名中含有桑葚的达7种,主要为桑葚颗粒和桑葚膏。桑葚也是保健食品的原料。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