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倒垃圾这桩事体上海人100年来都是有腔调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951583.html
                            

如何倒垃圾,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近两年,

上海最热的话题是什么?

垃圾分类!

市民最常用的对话是什么?

干垃圾?湿垃圾!

大家最津津乐道的是什么?

这张图片!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满一周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成效明显,已经逐步成为引领申城低碳生活的新时尚。

年2月20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大会上,李强书记发出动员令——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

当前,市绿容局系统“四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把学习宣传绿化市容行业发展史与“四史”学习教育充分结合起来,是本次学习教育的目的之一,对帮助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清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命题,激发更强烈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转化为敢于担当、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精气神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跟着小编的脉搏跳动,感受一下上海垃圾分类的发展历程。

垃圾分类早已有之,但腔调不同

垃圾分类可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各种史料来看,早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市*部门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年1月28日《申报》中有关市*当局讨论垃圾处理的新闻中就有所提及:

文章如下:

江海關理船應霍生君前因對於本埠傾倒垃圾於河中事丶曾於日前召集英法兩江部局工程處長上海特別市衛生局長胡鴻基工務局長沈怡浚浦局代理總工程師查利交涉公署秘書張似旭等會議丶霍君報告開會宗旨丶並謂今亟須請各當局在一公用地點上丶公共採用火焚之計劃丶則河中之垃圾船可减少丶而垃圾不致傾棄於河中矣丶即據英工程處長夏珀君謂丶此問題爲一經濟問題丶以彼之計算丶上海各方每日所出之垃圾丶計由一千至一千五百噸丶此外傾於河中之菜蔬物質丶殊屬不尠丶垃圾之焚化丶最新之市*府丶甚鮮倣用丶惟對於公共租界至少須設焚燬機三處丶然所需基金丶爲規銀一百萬丶其工作之費用丶亦須增加丶餘如垃圾之分類及灰燼之處置丶仍須解决丶彼意亦以垃圾無須由水道裝運丶但爲經濟所迫耳丶如欲减去此弊丶須改善其法云云……

从中可读出,当时的垃圾处置(焚烧),已考虑到不同种类的垃圾的区分,以及后续的处理方案。

而在年4月1日《申报》上这则市卫生局规划内容中则对“垃圾分类”有了明确的规划愿景。

文中有如下表述:

目前處理垃圾的辦法,不脫塡海,塡,焚毁三種。大部份的垃圾,都是由垃圾船運送到浦東三林塘附近曠地暫堆。這些處理辦法,衛生局認爲都陳舊了,他們因此計劃了一個澈底而根本的淸除辦法。

預備把都市的垃圾,分爲五大類:(一)動物性類像肉骨魚骨等,(二)植物性類像菜根樹皮等,(三)布條紙屑類,(四)鐵罐廢聽類,(五)煤渣泥灰類。垃圾經過這種分析工作後,大部份都可變成有用的東西。怎樣變呢?

第二類的垃圾相當多,每天單就全市二十七個菜塲所搜集來的植物性垃圾,已經相當可觀。衛生局打算把這一類的垃圾,集中到一塊廢公墓的地方,讓它腐蝕,照化學原理,可產生大量CH4,也就是可以燃燒的沼氣。這樣一來,旣可利用沼氣的燃燒,來焚燬不必要的垃圾,更將用沼氣的燃燒,來製造蒸氣。把第三類的垃圾布條紙屑等,熔化成紙漿,製造再生紙。這是一個由垃圾而生產物資的動聽計劃,說來會使你不信。不過衛生局已經在積極推進中,希望能在本年內予以實現……

上海解放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农民利用垃圾作肥料的积极性高,但由于可以作农肥的垃圾(主要是厨余废弃的菜叶、鱼、家禽的内脏等有机物及煤球灰等)和不能用作农肥的垃圾(主要是老虎灶的煤碴和小型工厂企业委托环卫部门运输的一些废弃物)是混合倾倒、清除、运输的,农民在使用垃圾作肥料前增加了一道分拣的手续。

年10月,为提高作为农肥使用垃圾的质量,在部分地区试行将能用作农肥,与不能用作农肥的垃圾分类清除。分类清除有3种形式:1.将居民生活垃圾装在下面,其他垃圾装在上面,先将上面的垃圾卸在码头上集中后装船,居民生活垃圾直接装上农船。2.将清除路线上的两种垃圾分别清除。3.指定专人分别清除居民垃圾或其他垃圾,在清除居民垃圾时,拣出混有的碎玻璃、铁片等。经过试行,虽然垃圾作为农肥的质量有所提高,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有诸多弊端。

年后,在垃圾分类清除的基础上,部分地区又试行了居民垃圾分类倾倒,要求居民将菜叶、煤球灰等有机物和碎玻璃、砖块、铁皮等分别倾倒。为此,在试行分类倾倒的地区将垃圾箱一隔为二,或另置一垃圾容器,并在垃圾容器上注明应倾倒哪一类垃圾。但这种分类倾倒垃圾的做法由于受到当时各种条件的局限,并没有巩固、推广。不少市民记忆中房前屋后收集厨余垃圾的“泔脚缸”就是源自那个时期。

年2月20日《新民晚报》刊载消息“提篮桥区......许多里弄严格实行垃圾分类”

从随意到规范

上海自年立县之后,至19世纪40年代,全城已有大街小巷60多条,人口20余万,除了巡道署及县衙门等重要部门周围的道路由夫役专门清扫外,大多数道路基本处于各家“自扫门前雪”的状态,不见有专业清洁队伍的文字记载。

19世纪50年代以前,居民通常将生活垃圾随便倾弃在低洼处或江河沿滩。很多倒在江河边的垃圾随着潮水的涨落,流入江河冲走。那时候,人们还完全没有形成近现代意义上的生活废弃物处置观念。

年由工部局秽物清除股(NuisanceBranch)负责租界的环卫工作,后又改由工部局卫生处(HealthDepartment)负责。法租界的环卫工作也由相应的机构负责。年华界也有了清道机构,年清道局的工作改由城厢内外保甲总巡兼办,年至年,华界环境卫生工作先后由自治机构城厢内外总工程局、上海城自治公所、上海市*厅负责,年起才正式由市*当局负责。

年12月27日《申报》一则题为“邑尊捞浅城河告示”的消息,其中提及“沿河铺户居民莫将垃圾倾弃大众各相警戒庶几同沾水利”

19世纪70年代初,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垃圾问题也是租界当局市*管理体系面临的当务之急。当时对垃圾的倾倒没有限制,路边时常可见随意倾倒的垃圾。由于人力问题,当时每天只清除1次,致使里弄和道路显得十分不整洁。

民国初年,上海街头的清道夫。帽子上有S.M.C字样,意为上海工部局的英文缩写

在道路建设发展的同时,道路清洁管理和道路公共设施建设也同步发展。19世纪60年代末,工部局已由专职卫生稽查员雇佣一批华人苦力对租界内道路和弄堂每天清扫一次。清同治十二年(年),公共租界将每天清除一次垃圾改为道路旁的垃圾每天清除两次,里弄仍为一次。19世纪80年代,尽管有些道路每天清除垃圾次数已增加,但往往是前脚垃圾刚清除,紧接着居民的垃圾又倒了出来。

19世纪80年代之后,一些车辆和人流来往多的重要道路每天清扫垃圾3—4次。据记录,年,仅从公共租界清运出垃圾车,加上船运出境的垃圾,合计达吨。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垃圾的产生量也在不断攀升。市*部门的处理能力捉襟见肘。当时法租界的居民每天晚上将垃圾倾倒在道路旁,第二天清晨会有马车来清运,亦或是堆在自家门口待清除。但租界当局规定垃圾清除后,白天不得重新倒出。

年3月27日《申报》一则题为“作践受罚”的消息。记述了市民因乱倒垃圾于河道之中而受罚的案例

年4月30日《申报》刊登租界当局关于定时收集垃圾和粪便的通告

20世纪30年代,上海街头的清道夫及垃圾收集车辆

而华界的居民每天早晨将垃圾堆在自己的门前,但碎碗、玻璃及有异味的垃圾不准倒在门外。与法租界同样的规定,上午清除后不得再次倾倒。但是居民们仍旧会在里弄口或道路旁倾倒垃圾,以待市*部门清除。这便形成了许多垃圾堆点,环境污秽不堪,居民怨声不绝。

同治十三年(年),公共租界工部局曾设想建造固定的垃圾箱,以容纳居民生活垃圾。但另有意见认为“要引导居民将垃圾倒入垃圾箱是件困难的事情,将证明垃圾容器的用处不大,而其购买的费用很高”,最终租界当局放弃了这个设想。

直至光绪二十三年(年)9月,公共租界才设置垃圾箱,要求居民将垃圾倒入箱内,改变堆放在道路上的做法。光绪二十五年及20世纪初,法租界与华界也先后分别设置垃圾容器,要求居民将垃圾倒入容器内。垃圾容器的设置,为改善里弄和道路上的环境卫生创造了条件。

收集与处置的变化

弄堂里摇铃收垃圾的场景,对于许多上了年纪的上海人还是记忆犹新的。这种方式早在20世纪初就已出现,首先在法租界部分区域内使用。民国5年(年)在垃圾车上装上了小铃,用铃声告知居民,垃圾车即将经过,可将各自容器内的垃圾倒入垃圾车。

摇铃倾倒、清除的方式在南市老城厢地区也广泛采用。民国18年(年),上海特别市卫生局针对有些居民逾时乱倒垃圾的情况,在南市实行摇铃收倒垃圾。民国23年,因有的居民将垃圾随手倾弃于墙角、电线杆旁,或将粪便倾倒于垃圾箱内的事情比较普遍,也有些地方则因垃圾容器不足,造成居民将垃圾随地倾弃,于是卫生局下令在南市废除水泥垃圾箱,特制了一批铅皮垃圾桶,每户购买1只以集贮各自的垃圾。

20世纪30年代,市区河道边的垃圾清运。图中可见,工人直接将堆放的垃圾装入驳船中运走

20世纪40年代,上海某弄堂中的情景。图中可见每个支弄口都有垃圾箱,但维护较差,环境堪忧

20世纪40年代后期,苏州河口中运输垃圾的驳船。图中可见,装载的垃圾已经过初步归类

图片来源:LIFEPhotoCollectionGoogleArtsCulture

年12月22日《申报》刊登一则题为“垃圾倾倒法”的公告,内容如下:

公告内容:

市衛生局、以過去所設沿街垃圾桶、每多流弊、故另訂新辦法如下、

一地内(卽該管二區二所境内下倣此)舊有垃圾桶、自二十三年十五日起、一律取銷、責成各舖戶自備垃圾桶、按照規定時間、分别傾人垃圾車内。

二傾倒垃圾時間、每日兩次、第一次上午八時至十一時、第二次下午二時至五時、由清道夫搖鈴通知各舖戶。

三清道夫收集垃圾應盡責任、各舖戶不准贈給任何陋規、倘有藉端要挾者、儘可報局嚴究。

四垃圾桶以門牌爲單位、由正戶負責自行置備、以供同屋各家之用、每門牌内至少須備一只、如一門牌内有多數住戶者、須酌量添置。

五製備垃圾桶所需之費用、由大房東負擔、如大房東並無負責人在滬者、由二房東墊製、二房東不在本處者、由房客置備、均照實價、於租金内扣除、損壞後補製時亦同、倘有抗不承認者、可報局查究、但各住戶應愛惜使用、不得故意毁損。

六沿馬路之各住戶、每日聞清道夫搖鈴後、卽着人將垃圾逕行倒入垃圾車内、各里衖中之住戶、俟垃圾車駛入弄内後、一聞鈴聲、卽將垃圾逕倒車内。

七垃圾桶槪須備有完密之蓋、其式樣如左、(圖略)。

八各住戶倘不如限製備垃圾桶者、卽按照行*執行法處分之……

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的市*当局在垃圾问题上已是绞尽脑汁,可谓用心良苦。

当时,每日收集垃圾时,还是以摇铃为号,携桶将垃圾倒入车内,减少了居民随处倾弃垃圾的情况。民国35年(年),卫生局制定《上海市垃圾倾倒办法》,并颁布《实施上海市垃圾倾倒办法告市民书》,规定自5月1日起,在东至*浦滩(现外滩),南至徐家汇,西至华山路,北至中山路的区域内,每天清晨5时起、每日1次摇铃清除垃圾。错过摇铃倾倒的时间,禁止将垃圾倒在道路上或垃圾箱外。如违反垃圾倾倒办法,将给予罚款、拘留、停止供电等处罚。

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在部分垃圾车难以进出、不便设置垃圾箱的地区,还采取摇铃清除垃圾的方法,年后,才逐步停用。

20世纪80年代,定时倾倒、清除方式不断完善。年4月,*浦区率先在全市实行了垃圾定时倾倒、清除的试点。位于市区中心的*浦区浦西区域,有不少老式里弄,人口密度高。设置数百只水泥垃圾箱,供居民随时倾倒垃圾,虽然方便了居民,但垃圾箱周围常有散落的垃圾,招引苍蝇,影响周围的环境卫生。

年的上海街景。图中那辆三轮环卫车辆,很可能是上海市工具修配厂年开始试制,20世纪70年代的主力环卫垃圾清运车——工农牌手把式三轮机动垃圾车(陆杰/摄)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投入使用的侧装式密封垃圾车

*浦区环卫所为改善此类情况,在地处福建路、无锡路口改建了第一只封闭式垃圾箱,将原来随时敞开的垃圾箱,实行上、下午定时倾倒垃圾,在上午9时至下午4时封闭起来,落实专人管理,封闭前将散落在周围的垃圾扫清;垃圾在夜间定时清除。

年5月15日起,在*浦区浦西区域及浦东部分地段实行了垃圾定时倾倒、定时清除。实行这种垃圾清除方式,白天大部分时间垃圾箱封闭了,改善了周围的环境卫生。这种垃圾清除方式不仅在使用水泥垃圾箱的地区应用,而且有些使用活动垃圾箱、桶的地区,也对放置活动垃圾桶的垃圾房加门装锁,实行定时倾倒,定时清除。同年,徐汇区在全区范围内,杨浦、虹口、普陀、闸北、静安等区在部分街道先后实行垃圾定时倾倒、定时清除方式。

居民小区内的垃圾箱房以及集装箱收集垃圾车辆

从实施情况来看,这种垃圾清除方式也给居民带来了一些不方便,在垃圾箱封闭的时间内,原来可以随时倾倒的垃圾,现分散存放在居民家中,无遮无盖,有些居民反映:垃圾箱周围是干净了,但每家出现了一只小“垃圾堆”。为巩固垃圾定时倾倒、清除的方法,年*浦区采取由区*府、街道、居民三方都出一点经费的方法,定制有盖塑料垃圾圆桶11万只,供居民存放垃圾,使里弄和居民家庭的环境卫生一起得到了改善。

精细化垃圾处理的不断尝试

20世纪80年代后,农村生产形式的变化,化肥供应充沛,使用方便,致使用垃圾作肥料的日益减少。而且居民垃圾中不能作肥料的杂质约占三分之一,不仅肥效不高,而且其中混有碎玻璃、铁皮等利器,常将农民的手脚刺破。

为提高垃圾的肥效,解决垃圾出路困难的矛盾,年6月又在长宁区新华街道试行了垃圾分类倾倒、清除的办法,要求居民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煤球灰、菜皮等可作农肥的垃圾与碎玻璃、铁皮等分开,分别倒入不同的垃圾容器,废砖石块等修建垃圾倒在指定堆放点。然后分类清除,其中煤球灰、菜皮等送到农村作肥料,碎玻璃、铁皮等进行分拣后送废品回收站。

20世纪80年代上海街头的废物箱和痰盂罐,这也可以视为早期的“干湿分离”

年,市环卫局决定扩大垃圾分类倾倒、清除的范围,自3月始,在各区选择1个街道进行试点。要求居民把菜皮、果壳、煤屑等倒入绿色垃圾桶;将废铁、玻璃、动物刺骨等倒入桔红色的垃圾箱。修建、装饰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倒在指定的垃圾集中点,由环卫部门分类清除。

但这种垃圾倾倒、清除方式需有相应的设备、设施、场地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尤其是垃圾分类清除只在部分街道试点,而大部分垃圾在船舶装运中,又混合了,费时费力,没有达到分类的目的,这种清除方式也就自然停止了。

年2月,普陀区环卫所在曹杨街道的3个居委会进行生活垃圾袋装化试点。要求居民将垃圾先装入塑料袋,扎好袋口,在规定的上午5~8时,下午4~7时的时间内,投放到垃圾房的垃圾桶内。垃圾房有专人管理,每天定时清除垃圾。在倾倒垃圾的时间外,垃圾房关门上锁。同年11月,曹杨街道的18个居委会,户居民全部实现生活垃圾袋装化。

年,在曹杨街道试行垃圾袋装化的居民家庭中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户居民中,赞成的占79%,不同意的占18%,不表示可否的占3%。到年初,又对户居民作了抽样调查,对垃圾袋化表示赞成的达到97.7%。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的居民区垃圾袋装化处理

垃圾装入塑料袋,也减少了垃圾对铁质垃圾桶的腐蚀,延长了垃圾桶的使用时间。到年,这种清除方式已在普陀、长宁、静安、徐汇、卢湾、杨浦等区51个居委会户居民中实行,日均清除垃圾约36吨。为推广垃圾袋装化,卢湾等区*府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推广,使垃圾袋装化地段稳步扩大。

年,市区已有户使用煤气的家庭,实行了垃圾袋装化,占煤气用户总数的60.12%,其中普陀、长宁两区占煤气用户的70%以上。至年,全市14个区煤气化居民户,生活垃圾袋装化比较巩固的约占70%;非煤气化居民户,生活垃圾袋装率38%。

年,上海提出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正式拉开了规模化、体系化的生活垃圾分类序幕。通过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害垃圾三分类的方式开展小规模试点。年,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开始以废玻璃、废电池“两废”专项回收为抓手,再次明确了将垃圾分类为: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有害垃圾三类。

年,普陀区曹阳新村试点新型垃圾房。排放着红、*、绿三只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分别表示:有害垃圾(如废旧玻璃灯管、废干电池)、无机垃圾(废纸、塑料、铁器等)、有机垃圾(瓜果、菜蔬等“厨房垃圾”)。曹阳新村还引进了一台日本产有机垃圾处理设备,能将有机垃圾转化为颗粒状有机肥料,并具有除臭功能。

居民们也开始渐渐理解,垃圾分类收集的意义是“三化”:即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这就要求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而分类收集正是这过程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意义重大。

年——年上海市生活垃圾成分比例变化(%)

注:(1)年数据以公共租界统计资料为依据;(2)年后居民生活垃圾成分为使用燃煤制品和煤气两类地区统计

资料来源:《上海环境卫生志》

新世纪的再努力

上海的固体废物综合整治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年,上海城市生活垃圾生成量为.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82.3%。但有*有害工业固体废弃物和郊区生活垃圾任意堆放以及粪便未加处理外排的现象仍时有发生,造成二次污染。

20世纪80年代中期投入使用的老港废弃物处置场

年8月17日《文汇报》文汇特刊版面刊载“垃圾分类收集带来观念革命上海人,你准备好了吗?”

2年,上海城市环卫取得明显进展。《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4月1日起正式实施,修订完善《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专业规划》,基本确定固体废弃物处置办法。全年市区清除生活垃圾.91万吨,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40.8%,焚烧区域全面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开展了餐厨垃圾处置的扩大试点工作,上海首家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合资企业10月23日在徐汇区龙水路环卫码头正式投入运营。

2年12月16日,全市首套城市生活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垃圾分拣系统在卢湾区运行,使用这套设备的绿色环保企业——上海鑫环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也同时运营。该生活垃圾分拣中心投资万元,占地平方米,日处理50多吨无机垃圾。分拣系统通过计算机对分拣线运行进行控制,对垃圾进行自动分拣后,可回收利用大量资源。

7年12月,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本市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新方式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市19个区县范围内选取个小区,进行生活垃圾“四分类”试点(即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物、其他垃圾4类),为期5个月(7年12月—8年4月),实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

8年4月,上海就启动了部分居住区分类新方式推进工作,公布个试点小区接受社会监督。开展公共场所分类设施配置、分类标准统一工作。自9月25日起,**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试行生活垃圾“蓝红黑”三色分类,三色分别代表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8年,上海最大的生活垃圾中转站——上海浦东固废中转运营中心投入使用(董俊/摄)

年,内河垃圾集装箱船在上海投入运行(图片来源:市交通港口局)

8年年底,上海分类新方式覆盖居住区个、服务人口约万人。办公场所个、公共场所道路条段(涉及废物箱组)。全过程分类物流系统基本建立,全市设置有害垃圾、玻璃中转点63个,配置使用分类专用收集车65辆,分拣出的玻璃、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生活垃圾总量近2%。

年4月1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系(扩大)会议召开

年5月,奉贤区生活垃圾末端处置中心启用(图片来源:奉贤区史志办)

居民社区内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楼定和/摄于年)

年,上海有居住区小型生活垃圾压缩收集站座、垃圾箱房23座;生活垃圾日均处置量2.5万吨,无害化处理率%。提高源头分类实效,全年创建垃圾分类达标小区个,示范小区个。完成市*府实事项目任务目标,**机关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面覆盖,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宣传基本落实。

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颁布施行,全市1.3万余个居村分类达标率由年年底的15%提高到90%,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87%,个街镇成功创建为“示范街镇”,10个区创建成为“示范区”,下发首批71个垃圾分类示范街镇专项补贴。可回收物回收量吨/日、环比增长.8%,有害垃圾分出量0.6吨/日、环比增长.1%,湿垃圾分出量吨/日、环比增长88.8%,干垃圾处置量吨/日、环比下降17.5%。完成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完成4万余只道路废物箱标识更新,配置及涂装辆可回收物回收车、87辆有害垃圾车、辆湿垃圾车和辆干垃圾车,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5万个、中转站个、集散场10个,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处置闭环管理落实到位。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量从1.4万吨/日提高到2.1万吨/日,生活垃圾填埋比例从41.4%下降到20%。

年7月4日,邓建平局长带队赴嘉定、静安、普陀区调研点、站、场可回收物体系建设情况

年,垃圾分类逐步成为引领申城低碳生活的新时尚。6月份,全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96.86万余吨,与年同期相比,四分类垃圾“三增一减”:可回收物回收量.7吨/日、增长71.1%,有害垃圾分出量3.3吨/日、增长11.2倍,湿垃圾分出量.1吨/日、增长38.5%,干垃圾处置量.2吨/日、下降19.8%。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处置总能力达到吨/日。全市成立16支区级志愿者服务分队、53支街道(乡镇)志愿者服务队;聘任市、区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名;垃圾分类、《条例》宣传覆盖个居住区(村),6千多名人大代表、*协委员参与垃圾分类实效测评;举办《条例》集中培训1.6万余场次,组织宣传报道2.8万余篇,完成居住区入户宣传余万次。

垃圾分类从小开始(徐辉/摄)

后记

评判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当然不是仅仅看垃圾的去向。但一个堆满垃圾的城市或国家总不能说它如何文明。谁也不愿把自己的生存空间变成“垃圾王国”,这就只有从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做起。

文明的城市,文明的国家,是靠文明的人建立起来的。许多发达国家己经先后实施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废物回收利用曾是我国传统美德,也是形成物质良性循环的最好系统。

中共上海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审定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意见》中明确,要以绣花般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抓好生活垃圾分类、乡村环境整治,推进美丽街区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垃圾分类之路任重道远,要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再加力、再深化、再提升,在提高分类准确性、投放便利性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健全分类链条,倡导习惯养成、推动绿色生活,让垃圾分类持续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

来源:绿色上海

原标题:《倒垃圾这桩事体上海人年来都是有腔调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