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子诊断技术在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49898 [复制链接]

1#

分子诊断技术在恶性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摘 要】 分子诊断技术发展迅速、种类繁复,可对肿瘤的染色体、蛋白表达及药物作用靶点、代谢相关基因等进行检测,为肿瘤的诊断、预后、治疗药物的选择、*副反应的评估提供参考。肿瘤个体化治疗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仍然面临众多未解决的困难。


中国论文


【关键词】 分子诊断;肿瘤;个体化治疗


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中国目前每年新发病例270万,死亡约190万,每4~5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死于癌症,居死亡原因之首。


尽管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在肿瘤治疗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肿瘤预后仍不理想,不同个体间存在着显著的治疗敏感性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由于遗传学特性存在差异,相同或有着类似病理组织学的肿瘤患者,使用相同的抗肿瘤药物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遗传基因多态性是造成个体差异的决定因素。因此,必须对肿瘤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才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1 个体化治疗的概念及意义


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而不是按照病种来决定治疗方法。随着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基于个体基因多态性的“个体化医学”模式逐步被医生所接受,对患者的治疗正在进入个体化医疗的全新时代。以抗肿瘤药物为例,传统的用药模式主要依靠客观因素进行临床治疗。通常是一药通用或一剂通用。其结果是不同抗癌药物的总体有效率仅徘徊在25%~50%,抗癌药物不良反应率较高。肿瘤及绝大多数疾病并不是由某个单独的基因变异造成的,而是由很多遗传因素合力造成的。同一种癌症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表达基因,个体的遗传特征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不同的表达基因可导致编码基因产物的显著性差异。这些表达的差异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都有影响,可导致同种肿瘤的不同个体之间对同种药物存在有效性、安全性、耐受性的差异。


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做到“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式”的方式,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避免过度治疗,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存期,减少*副作用[1]。


为了达到个体化治疗,分子诊断技术成为共同的关注点。分子诊断技术利用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高通量等技术,研究肿瘤基因突变,从个体基因组中分析和鉴别患者之间存在的疾病相关的个体差异,并利用这些差异来合理地指导临床治疗。肿瘤患者在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前进行基因分子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将成为标准治疗流程。


2 肿瘤分子检测方法和意义


2.1 肿瘤分子检测方法 肿瘤的分子诊断是以DNA、RNA或蛋白质分子为诊断材料,对肿瘤细胞的基因缺陷或表达异常作出特异性诊断方法。通过检测肿瘤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表达水平的变化、表观遗传学改变,再与抗肿瘤药物作用靶点、代谢相关基因改变来预测药物敏感性、有效性、副作用,有助于临床医师拟定最有利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主要方法:染色体分析、基因缺失、移位或重排检测主要有染色体原位杂交、比较基因组杂交(CGH)、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基因及蛋白检测技术主要有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原位聚合酶链反应、RNA印迹、反转录原位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迹、流式细胞术、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等。甲基化检测主要有限制性酶切结合电泳分析方法、核酸酶切割等方法。分析点突变的检测技术主要有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杂合双链分析法、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突变体富集PCR、DNA测序、基因芯片等。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主要有PCR扩增凝胶电泳分析。端粒酶活性检测主要有端粒重复片段扩增、ELISA、接近闪烁分析法、原位杂交法。


2.2 血液样本在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肿瘤组织及血液标本为肿瘤分子检测常用的两种途径。肿瘤组织的检测比较常见,但一部分肿瘤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或不适合采取手术等方法取得肿瘤组织标本,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外周血作为靶标检测的理想样本越来越受重视。研究发现,血液标本与肿瘤组织一样有效。Farzadnia等[2]检测发现乳腺癌患者血液中与肿瘤标本中HER-2的表达符合率达75%~90%,可以方便预测患者化疗的效果及预后,提示血液标本同样可以作为潜在的评价疗效的指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检测技术的进步,血液样本由于其获取方便、符合率高、应用广,将有望成为晚期肿瘤患者分子检测的理想替代样本。


3 总结及展望


随着人们对肿瘤多态性的深入研究,肿瘤诊疗正向个体化的新时代发展。美国在2005年就开展了肿瘤基因检测计划,建立了样本资源中心和临床遗传信息处理中心。通过基因组分析技术,包括大规模的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建立肿瘤病理学分子诊断标准。而我国直到2011年才启动了“肿瘤早期诊断、药物选择和疗效监测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制”的专项课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中存在一些问题:肿瘤相关基因之间的关联以及在肿瘤发展中如何相互影响;脱离了体内微环境的影响而仅对肿瘤及血液标本检测是否有缺陷;如何筛选靶基因。分子检测技术需要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


虽然实现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的目标任重道远,但是相信随着肿瘤基因学、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完善,必将实现真正的肿瘤个体化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理伟,王雷,李宁,等.临床肿瘤基因组学与肿瘤个体化治疗[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6):.


[2] Farzadnia M, Meibodi NT, Evaluation of HER2/neuoncoprotein in serum and tissue samples of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correlation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J].Breast.,2010,19(6):.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